发布时间: 2022-01-17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42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合肥产投集团成立六周年。这一年,合肥市“把创新当使命、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重磅科创成果令人瞩目,重大创新平台持续“扩容”,“科里科气”频频“出圈”,产业地标拔节生长,“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闪亮的产业名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产投集团坚持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围绕“科创+产业+资本”三大支点,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在合肥市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征途中,持续打造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牵引绳”,实现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双赢,打造形成国有资本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产投模式”。
本期《合肥产投》报推出“砥砺奋进新征程 创新实干再出发”专版,聚焦内部管控、资本布局、产业引领、创新驱动、对外开放等领域,展现合肥产投集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凸显。党委作用充分发挥。集团党委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发挥总揽全局、推动发展的领导作用,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常态化开展“三查三问”、推深做实“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正确把握“四联四增”重要内容,落实“十查十做”重要举措。思想建设入脑入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开展“红色百宝、奋斗百年——讲述党史故事、献礼建党百年”活动,结合集团成立六周年开展企业开放日、毅行、主题演讲比赛等“红心向党”系列活动,此外,集团离休干部、“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荣获“七一勋章”,集团178名老党员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有力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堡垒作用持续放大。建成全国首家“清风影院”,持续深化品牌建设,累计放映廉政、主旋律公益电影450余场,受教育超过5万人次。
11月2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发出“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勇立潮头 为打造专业化、市场化、价值化的产业赋能型投资平台不懈奋斗”的动员令,要求持续发挥区域战略投资、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发展引领和内陆对外开放四大功能,为合肥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贡献产投力量。
二是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成立集团产业研究院,研究制定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擘画未来发展蓝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修订集团公司章程,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进一步明晰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责,构建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开展系统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以“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倡导“智合、力合、道合”的核心价值观,是市属企业中首次系统性阐述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单位,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文化支撑。
三是内部改革有序开展。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制定形成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工作举措、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方案、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大力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以“小总部、大产业”为核心的总部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浩悦环境公司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稳步推进上市工作。
四是风险防控落到实处。全面落实事中事后监督,健全完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环节长效机制,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结合“六稳”“六保”要求,坚持监督、保障项目建设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要求、同推进”,通过党建考核、纪检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风控监督、部门管控、职工民主监督等手段,形成遵规守纪、人人有责、纵横监督、互相提醒的浓厚氛围。做好安全生产、保障服务和配套改革工作,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以及信访事项。
一是构筑产业赋能型投资平台。围绕“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总体要求,坚持“政策性”和“市场化”双轮驱动战略,兼顾“投产业”与“做产业”,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成为集团利润重要的增长极,成为集团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合肥市战新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依托产投集团投资大平台为中心,以创新投资公司、产投资本公司、国正公司三家基金管理公司为载体,发起设立和运营管理天使投资基金群、创业投资基金群、产业投资基金群,形成N支子基金、产业基金和专项基金的基金丛林。围绕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产业主线,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投系基金群,累计设立自主管理型基金32支,注册总规模超700亿元,已有37个项目实现IPO或借壳上市,其中合肥项目11个,17家登陆科创板,其中合肥项目5家,占合肥科创板上市企业近50%。创新“基金+招商”模式,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合肥市产业投资促进基金,助力市、县区优质产业资源落地生根。参与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长三角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基金等,助力合肥战新产业实现更高能级发展。
二是打造“产投”特色金融板块。围绕“构建金融服务微型生态圈”和“打造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两大核心,聚焦融资担保、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大业务,服务于区域内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打造“产投”特色金融板块。集团依托中小担保公司、产投小微公司等载体,通过内部协同合作,构建微型产业金融服务生态圈,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21年底,累计为8132户(次)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509.29亿元;累计发放助贷超12508笔,助贷发生额652.97亿元,为合肥市9295户小微企业提供稳定、便捷、优惠的助贷过桥服务。
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健康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业六大核心产业领域,瞄准规模体量大、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重大战略项目,通过国有资本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将更多的产业资源导入合肥,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引导、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产业,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
一是筑强“中国芯”。助力长鑫存储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存储器芯片龙头。集团按照“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的发展思路,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成功实践“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力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稳步推进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智造基地项目建设,持续保障资金需求,项目研发进展顺利,现已实现规模量产,实现从投产到量产再到批量销售的关键跨越,打破了国外科技巨头的垄断。2021年6月28日,长鑫项目二期开工建设,目前二期220Kv输变电工程已获市发改委核准批复,投入使用后将为长鑫项目提供高质量可靠用电保障,更好服务项目建设。
二是加速“智能造”。推动中国声谷扩园增量提质,聚力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集团旗下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声谷的运营公司,发挥“部省市联动+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势,按照“AI+AK”战略部署,通过整合投资、孵化、招商等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中国声谷实现入园企业超千家、全年产值超千亿元,为产业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孵化培育细分领域内的独角兽企业,一期10亿元已全部到位,完成16个项目投资,以“基金+基地”模式加速推进产业要素集聚,形成产业特色明显、技术领先、配套齐全、辐射全球的产业集群。
三是铸造“健康梦”。聚焦健康养老、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精准医疗、高端医疗服务等领域,以离子医学项目、幸福庄园·北城健康养生园项目为核心,打造“产投”大健康强品牌。加速高端医疗与装备国产化。集团以离子医学中心公司、中科离子装备公司为载体,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国产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研制和产业化,推进超导质子肿瘤治疗技术研发和设备国产化进度。2021年3月,国产世界上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研制成功,打破了高能量级超导回旋加速器特别是医用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进口垄断。12月17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设备临床试验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面向全国招募、筛选受试者。打造多业态康养发展版图。集团以幸福庄园·北城健康养生园项目为突破口,聚焦“新健康、新养老、新康复、新文旅”的发展主线,打造以“新型养老模式为龙头,以医疗康复、文化旅游为两翼”为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医养结合,以医助养,以养促医”的经营战略,2021年12月,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加速打造国企大健康品牌。
四是共筑“绿色城”。集团旗下浩悦环境公司是合肥市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的国有企业,承担全市70%以上的危废处置任务,每年收运并处置各类危废超3万吨,服务客户4000余家。在做强做优做大危废处置板块基础上,浩悦环境公司着力向餐厨垃圾、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环境检测等领域延伸,快速推进合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合肥餐厨垃圾处置以及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等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性环保服务商。2021年7月2日,合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项目(一期)举行焚烧线投产点火仪式,标志其由建设期进入生产经营期,达产后危废处置能力为9.6万吨/年,可有效解决我市危险废物尤其是医疗废物的处置问题,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环保支撑。中科环境公司作为“中国环境谷”龙头企业,依托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政、产、研协同合作模式,推进环保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构建现代城市环境治理体系,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助力建设“中国环境谷”。
五是构建“教育链”。支持创和幼教做强做优交办园,向早教托育领域延伸,支持城市教育公司发挥“一六八”品牌价值,向国际教育等领域延伸,全面打造覆盖幼教、K12全龄段教育产业链。打造一流知名幼教集团。以创和幼教普惠园为基础,办好小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达到36所,在园幼儿10000余名,成为合肥市幼教行业的领航者。持续做强“一六八”品牌。城市教育公司投资成立的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目前下辖七所学校,合肥一六八中学连续多年培养全省文理科前十。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集团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团化、多元化、精品化教育品牌。
六是做好“服务+”。打造具有品牌美誉度和地方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产业,梅山饭店积极寻求创新发展,完成韩江春酒店管理公司组建工作,实现团餐、社会餐饮、快餐等转型业务收入全面赶超传统业务收入。11月3日,梅山饭店南楼重建升级项目正式进入整体拆除阶段,项目建成后将促成梅山饭店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集团服务业板块。电影公司坚持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持续扩张电影终端市场,与多家影院达成合作,实现综合体影院项目零的突破;已投资影视剧作品9部,其中电影《误杀》等实现口碑和市场双丰收。此外,于今年4月起启动合肥市千场电影党课下基层主题活动,全年累计开展2031场“电影党课”活动,共计33万余人次参加。白帝集团拓展采购与销售两端的供应链管理业务,全力推进业务范围向大宗商品等领域拓展,供应链业务涉及钢材、水泥、砂石、汽车、管桩等行业,已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近30亿元。以庐江矾矿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及矾山特色小镇建设为核心,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谋划盘活资产,11月7日与庐江县委县政府、庐江县矾山镇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合肥滨投公司签订共建庐江矾山文旅项目合作协议书,以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思路“让尘封的遗产变成发展的资产”。
2021年4月,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指示精神,集团牵头成立合肥科创集团,专注科技创新服务,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切实将创新精神融入发展基因,以国有力量助力强化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
目前,科创集团旗下拥有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合肥安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等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创新院公司围绕安徽省重点产业领域,积极构建“技术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创新院模式”,累计引入各类高端人才团队100余个,孵化企业180余家(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900余项,2021年入选安徽省自贸试验区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同时,科创集团正全力推进合肥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合肥工大智能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青少年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整合工作,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与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在合肥争创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中贡献力量。
此外,集团与安徽大学共建安大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着力构建政企学研用的绿色产业技术创新创业体系;与中科大、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建合肥市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搭建微电子领域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前瞻布局开放平台整合,在集团层面谋划打造综合型开放经济平台,对全市开放平台进行整合提升和版图重构,促进零星平台优化升级,增强开放发展的新动能。集团紧抓“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立足合肥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总体目标,设立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合肥中欧班列。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由省、市发改委牵头申报、合肥国际陆港作为建设运营主体牵头单位的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成为长三角区域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1年全年,合肥中欧班列共开行668列,累计开行量达2053余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450亿元,共开通73条线路,点对点直达15个国家、61个国际节点城市,贯通五大铁路出境口岸,货值、货重满载率、回程占比等关键性高质量发展指标始终保持全国前列。累计服务省内企业600余家,货物本土化率达60%,实现安徽16个地市全覆盖,实地解决本土企业的国际物流需求,助力“安徽智造”走向世界挺起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