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3-01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4319
2月27日11时06分,国内首颗商业组网SAR遥感卫星“天仙星座”计划首发星“巢湖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巢湖一号”拥有“千里眼”“透视眼”
2月27日上午,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在这22颗成功发射的卫星中,有一颗我国自主研制的“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
该卫星平台由天仪研究院研制,载荷则由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研制。
作为一颗雷达遥感卫星,“巢湖一号”拥有着一双“千里眼”“透视眼”。该卫星具备区域多点目标的连续成像能力、精密定轨能力、在轨成像处理和AI处理功能。
依托SAR(即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对地实施观测)遥感卫星全天时全天候稳定获取遥感影像的特点,“巢湖一号”卫星将具备6小时应急成像能力,可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靠的SAR卫星遥感数据服务,为国家应急救灾体系打造一支可信赖的天基商业SAR力量。
产投力量助推“巢湖一号”奔赴星辰
今年1月,合肥产投集团旗下合肥产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安徽省人工智能基金完成对天仪研究院战略投资。天仪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科研卫星、SAR卫星研制及SAR数据服务业务。本次为天仪研究院的第14次太空任务,同时是天仪研究院与中国电科38所继联合研制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后的第二次合作。截至目前,天仪研究院已成功将25颗卫星送入太空并提供在轨服务,在卫星发射数量和服务能力上继续领跑中国民营航天行业。
“巢湖一号”大有可为
当前,低轨道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轨道革命”正在发生,航天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与变革时期。卫星产业的小型化、高性价比和批量生产方向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商业卫星产业亟待发展。
“巢湖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将推动“天仙星座”建设以及SAR数据行业应用,助力合肥市打造空天信息产业的新高地,也标志着天仪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与“海丝一号”卫星相比,“巢湖一号”卫星进一步优化了卫星平台和雷达载荷设计,使得卫星在成像幅宽、分辨率、最大成像时长、数据传输、轨控等核心能力上均有了显著提升,并增加了区域多点目标的连续成像能力、精密定轨能力及在轨AI处理功能。
依托天仪研究院全球自动地面站网络及SAR卫星全天时全天候获得遥感图像的特性,“巢湖一号”卫星具备6小时应急成像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靠的SAR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天仪研究院也将利用“巢湖一号”与“海丝一号”两颗SAR卫星向用户提供7x24小时响应的应急成像服务,形成综合高效的全球对地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在向用户提供卫星影像订购和全过程感知服务的同时,助力我国应急体系建设。
“科里科气“的合肥超前布局空天信息产业
目前,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已形成较好基础,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电科38所、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孔径阵列与空间探测安徽省实验室、北斗导航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近10家,以及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北方雷科、四维图新、科大国创、辰安科技等重点企业20余家,具备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及信息服务的全线能力。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已经明确将发展目光聚焦空天科技等领域。合肥市也将加速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参与布局深空探测、卫星遥感等国家重大工程,加快形成覆盖上游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中游地面设备制造、下游数据应用完整产业链,涵养“空天系”产业生态,打造产业新地标。
在空天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合肥产投集团将积极行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前瞻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合力推动“天仙星座”建设,助力合肥市“链”上空天,“星”光灿烂!
延伸阅读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落户”合肥
“嫦娥奔月”“天问落火”……除了空天信息产业,近年来,安徽在我国诸多重大深空探测工程中,也持续做出贡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嫦娥钢”屡次保障探测器成功“落月”“落火”;中国科大研制的火星磁强计等助力“天问一号”更好完成科学探测任务……
未来,安徽在深空探测领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2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举行了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揭牌仪式。
该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设在合肥,分部设在北京,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是一所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
或将承担探月工程四期等任务
接下来,国家航天局将按照实验室共建协议和组建方案,高质量推进实验室建设运行,推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地方经济社会融通发展。支持实验室承担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研制建设任务,牵头论证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防御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深空探测领域大型基础科研设施,培育发起月球科研站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支持实验室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开展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应用,支撑好合肥深空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表示,为了精准对接深空探测实验室研究单元,中国科大统筹校内优势力量建立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覆盖众多优势学科,将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有效支撑实验室建设,为实验室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科大力量。
面向未来,该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深空探测领域重大科技工程的综合支撑平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量、原创科学成果的策源地和高水平国际大科学计划合作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