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3-14 来源: 黄思云阅读量:4162
“在合肥,说起‘人工智能’就会让人想到城市的新地标——中国声谷。”2022年3月7日,《科技日报》特别策划了“产业新支柱”专题聚焦“安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声名远扬”,报道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中国声谷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新突破、新成果。
累累硕果,中国声谷发展拔节壮大
截至2021年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已达1423家,实现关联带动产值1378.6亿元,连续五年产值、企业增长率超30%。
自2021年7月19日,安徽省政府官网正式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和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推动安徽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到同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建设中国声谷。至此,中国声谷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日前,商务部发布“关于公示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的通知”,中国声谷成功入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至此,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AI重要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等十一大“国”字号荣誉资质,形成产业发展最优环境。
科技日报:
“我们构建了从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语义、图像、算法等技术板块竞相发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高端制造+服务等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中国声谷运营单位高级副总裁毛媛媛说。
协同创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行稳致远
“一业精”换来“百业通”。作为部省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声谷,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早参与者,也是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中国力量之一。早在2021年4月,中国声谷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启动“四院一谷”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
科技日报:
目前,中国声谷聚集了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家。
以中科大、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为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中国声谷孕育出科大讯飞、中科类脑、推想科技、华米科技、龙芯中科等多个独角兽企业,在智能语音、人工智能、信创等多个产业抢占创新发力点和发展主动权。
从东超科技研发的无接触自助挂号机,采用可交互全息空中成像技术,让就诊者不需要触屏、不需要按键,直接用手在空中“比划”,就能完成挂号、缴费等操作。到科大讯飞研发的可避免误诊的系统——“智医助理”。再到安徽推想的“胸部医学影像实时可视化AI终端”,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肺癌的早期筛查、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为一体的软硬件综合性智能服务平台。
历经八年多发展,中国声谷从智能语音到人工智能,正全力构筑全国领先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