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28 来源: 陈普洋、童岩阅读量:2264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而在科技创新领域,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世界的“种子”,虽然目前他们仅闪耀微光,但通过“农夫”的培育,他们终将万丈光芒。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了解“科技创新”这粒“种子”的成长记。
“应入尽入”:让每粒种子被发现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风险大、周期长,导致市场化基金不敢投、不愿投,因此“从零到一”的融资尤其艰难。如何破解融资困境,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就地转化?
成立市委科创委、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出台科技创新条例......作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一马当先,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而设立合肥市种子基金就是其中一个。2022年5月,合肥市种子基金正式发布,用于扶持转化初期未成立企业的高校院所科技团队、运营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有效解决市场化基金在早期投资领域的缺位问题,同时在配套的管理办法中允许项目团队回购部分股权、支持核心团队获得激励,这些创新机制让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被发现,找到承载梦想的土壤,长成参天大树。
项目路演、种子基金线上申报系统、创新平台推介......多种渠道申报入库保障优质“种子”应入尽入;尽调、立项会、投委会等较为完备的投前体系加速孵化优质“种子”。自《种子基金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基金管理团队已对接百余个项目,审议51个项目、29个项目通过投委会、放款11个项目,支持了科昂新材料、中科采象等优质项目,为创新“种子”生长提供合适的土壤。
“恰逢其时”:让每粒种子有养分
在“种子培育”过程中,“农夫”如何让“种子”顺利吸收养分,茁壮成长?映射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如何引导初创企业快速转换角色,适应市场化思维?
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由中科大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团队于2021年底发起成立,是种子基金第二轮投资代表项目。
谈起创业路,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中科大先研院副研究员李超说:“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我们是初学者,资源怎么配置、怎么运营公司,我们并不熟悉。作为科大首批赋权改革项目,我们又是‘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回顾中科采象项目的投资过程,创新投资公司高级投资经理黄振宇认为,从接触项目到项目落地用时非常短,却深刻体现了“种子”项目培育的重要价值。
“‘种子基金’的横空出世‘恰逢其时’,有了明确的投资标的、完备的投资保障制度,加上我们在产业投资领域的多年专业沉淀、对合肥市产业布局的精准认知,我们能快速研判项目可行性、作出反应,做到‘快准狠’。”黄振宇说。
不光是资金,投资团队也为初创团队提供各种“养分”。一是给初创团队提供股权设计、合规管理咨询等服务,助力企业在种子阶段即按照标准化、市场化的正确路径发展,二是帮助对接上下游产业链,提供现实应用场景,让企业迈出成果转化的“第一公里”。
资金支持、产业合作、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政策对接......“农夫”为优质“种子”提供了丰富养分,助力“种子”破土而出。
“正向反馈”:让每粒种子都结果
一颗参天大树,最初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而成;同样,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最初也是从科技成果转化而成。
“‘种子基金’找到我们,不光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联络资源、设计股权、对接市场。一定程度上,国资背景代表着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认可,社会投资也开始接触了解我们,让我们的创业之路逐渐明晰。”李超介绍道。
目前,中科采象团队研发的采集仪产品和配套装备已经在核电子和海洋物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产品性能获得中海油、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等众多下游客户的认可。
在黄振宇看来,无论是中科采象还是其他科技团队,都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里获得了正向结果。除了企业与技术本身的生命力,从成果转化的初期筛选,到公司的设立、政策的精准解读,以及融资扶持这一系列的科创服务,“种子基金”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粒“种子”的成长需要“农夫”悉心培育才能萌发,“科技成果转化”亦如此。围绕合肥市产业布局,依托合肥产投集团产业投资优势,作为专注科创服务的国有平台公司,合肥科创集团将充分发挥“种子基金”政策引导作用,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提供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见以及资金支持,全方位助力创新团队跨越发展障碍,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