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8-23 来源: 集团公司.办公室阅读量:5827
8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文聚焦上海全方位推进国资国企分类改革的探索,传递出各方对上海国企改革的高度关注。就在这个当口,国内首只以“上海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基金——上海国企ETF顺利结束募集,首募金额达到152.2亿元,成为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权益类基金。8月5日,上海国企改革ETF公布首周业绩,截至当天,净值为1.0222元,自7月28日成立来的涨幅为2.22%,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0.41%。
一经面世就取得了超过150亿元的募集规模,首周也是逆势上涨,上海国企ETF何以如此牛气?作为中国首只以地方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基金,上海国企ETF又将为国资股权改革提供怎样的样板示范?
“资本市场看的是投资前景,这只基金的成立反映出投资者对上海国企改革的信心。”分析人士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国企的市场化基础较好,本身就具有优秀的质地,再加上上海国企改革思路清晰,推进有力,想象空间大。投资者通过持有上海国企ETF,可以“一网打尽”上海上市国企,非常方便高效,产品自然受到市场欢迎。
市场化先导 上海国企质地优良
上海市历来被称作“国有资产重镇”。
2015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100.62亿元、利润总额3130.56亿元,累计资产总额15.9万亿元,占上海新增固定资产和税收的比例超过20%,占全国地方国有资产总量的1/10、营业收入的1/8、利润的1/5。
而体量大只是上海国企的一个侧面,上海国企的质地也在国内首屈一指,2015年上海市上市国企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接近6.2%,在全国32个省市中排名前列。
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上海国企很早就开始了产业转型,目前上海国企的产业结构、公司治理都有一定优势。目前,61%的上海国资聚集在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功能性保障领域,既包含了突出市场竞争的金融、地产、商贸等企业类型,也有迪士尼园区、空港、投融资平台等体现城市功能的企业,以及地铁交通等公共服务板块,且各种经济类型都相对较为活跃,产业分布较为均衡,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相对发达。
“可以说,在不少其他地方国企改革要面临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时,上海国企已经先跨过了这个阶段,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上海的市场化环境。上海国企的市场化理念在全国各省市中是非常领先的,上海具有一流的法治环境和契约精神,政府的执政理念、经济思维都非常开放,这些因素使得上海国企本身就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化基础。”分析人士指出。
同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和金融中心,现代公司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例如上海国资的资产证券化率高,目前已超过35%;上市公司多,目前A股上市的有69家,其中市值超万亿的行业有汽车、房地产、交通运输、非银、商贸零售、电力设备及传媒。
推进有力 上海国企改革想象空间大
更令资本市场追捧的是,上海国企一直都是改革的排头兵,在本轮国企改革中,上海也当仁不让冲在最前,而且是目标明确、有通盘计划及时间表的整体推进。
早在2013年12月,上海就率先发布了首个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上海国资改革20条,拉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此后,上海国企改革一步一个脚印,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有超过15家国有企业推进了国企改革,其中不乏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重磅改革案例。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上海国企改革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一位机构人士表示。目前,上海国企改革的举措包括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收购兼并、员工持股等。
以集团优质资产整体上市为例。根据东方证券的研究,目前上海国资整体上市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其一,大集团小公司模式,通常采取将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方式;其二,集团内有多家上市公司、且上市公司之间业务相关或相近的,通常是进行吸收合并,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
2009年以来,多家国资委直管企业集团已启动整体上市。这些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市场地位、营业收入等指标均在国资系统企业内排名靠前,相关上市公司又都为其所属产业集团内部业绩优良企业,总资产占集团比例较大,承接集团主营业务,ROE、EPS等指标亦表现良好,几乎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也成为示范项目。
再如兼并重组。对于竞争类国企,上海市国资委还主张“重组整合一批”,帮助国企整合壮大,包括同行业之间的兼并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甚至多元化业务的收购布局,从而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提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有资本在战略新兴行业等前沿领域的布局。
上海国资改革的频频发力,已经成为A股市场炙手可热的投资主题。近期,不止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广泛聚焦上海国企改革,各大券商也密集发布研报,关注上海国企改革的投资机遇,A股方面,上海国企改革板块近期持续跑赢大盘,而上海国企ETF踏准风口的高规模成立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最强信号。
金融创新 打开改革红利空间
“有了上海国企的市场化基础,和上海国企改革的有力推进,才有了上海国企ETF。”上海国企ETF基金经理吴振翔博士强调。
事实上,早在2015年7月,汇添富就成立了一只名为“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的产品,当时推出这只基金的出发点在于,汇添富认为这是一个空间非常大的投资主题。今天来看,截至8月16日,这只成立于股灾期间的基金净值为0.977,仅微跌2.30%,而同期上证综指跌幅为16.16%,中证国企指数跌幅为9.17%,反映出这个主题不仅具有超额收益,而且汇添富的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能力也非常突出。
以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为抓手,汇添富的投研团队对国企改革进入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2016年年初瞄准上了上海国企改革这个大风口。
事实证明,上海国企改革的确具有突出的投资价值。从历史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上海国企ETF跟踪的上海国企改革指数自2013年初以来的涨幅达63.34%,相对中证国企和沪深300的超额收益率分别达到27.01%、41.43%。从基金运作成绩来看,截至2016年8月19日,上海国企ETF成立不足一个月,收益率就达到了4.36%。
作为一只创新基金,上海国企ETF不仅投资价值显著,而且顺应国家政策方针,有利于引导资金向国企改革配置。
有国资专家谈到,上海国企概念的上市公司,多是“小公司、大集团”,背后有着丰富的资源整合空间,因此,引入金融创新手段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打通内循环,提升资本运营能力,提高资产配置效率。上海国企ETF的设立,有利于投资者更广泛享受上海国企改革的整体性红利。
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国企ETF这一指数化产品有望成为反映上海国企改革成果的直观金融指标,进而化身为书写上海经济改革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前瞻布局 提前把握风口的“秘诀”
在业界看来,汇添富能踩准国企改革概念的投资时点,前瞻布局上海国企ETF,和多年来积累的投资心得分不开。
事实上,汇添富基金一直是把握风口的专家,在过去每一轮经济周期中,汇添富总能踏准市场节奏,精心挑选出最景气的行业和个股。例如汇添富是上一轮经济周期中(2005年)最早开始投资资源和能源等周期行业的掘金者,也是经典消费成长股爆发时的最重仓团队之一,在去年的成长股行情中,他们则最早一批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成长股的大型公募团队,并在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
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变化周期的深刻洞察,汇添富基金过去还发行了多只业绩出色的主题投资基金,包括国内首只民营主题基金、国内首只移动互联主题基金等。
汇添富基金认为,技术、产业、制度的重大变革通常分两个阶段——理论探索与实践落地,在这两个阶段,资本市场都会出现行情,而落地阶段将会比探索阶段更持久、更具爆发力与财富效应。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10年9月,国务院决定把新能源汽车列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进入探索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最高涨幅为90%;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实践落地阶段,从2014年开始,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最高涨幅超过120%。
目前,毫无疑问,国企改革的风口已至,经过了2014年的国企改革试点摸索和2015年的制度设计,国企改革已经走到了试点加速铺开的实践落地阶段,改革红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