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9-29 来源: 集团公司.办公室阅读量:7871
近年来,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国资监管体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资国企开放重组,紧紧围绕“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围绕城市发展大局,特别是借助行政区划调整契机,积极发挥国企的中流砥柱作用,助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截至2017年8月底,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为5725.85亿元、198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10.5%;今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193.85亿元、经营性利润总额26.86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3%和37.25%,实现上缴税费总额30.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03亿元,增长63.5%。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在服务民生保障、担负大建设投融资重任的同时,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市的集聚发展。
敢于担当,发力战新产业
新型平板显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当今世界的焦点产业之一。京东方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TFT-LCD(液晶显示器件)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企业。为加快打造国家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合肥市建投集团积极贯彻合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与京东方集团就6代线、8.5代线展开了充分合作。在此基础上,2015年4月与京东方集团再次合作,共同投资设立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一条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
该生产线是全球首条10.5代TFT-LCD面板产线,是目前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项目,也是全国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400亿元,资本金240亿元,其中合肥市建投集团负责筹集220亿元。该项目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显示模组产品,设计产能12万片/月,于2015年12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1月底厂房结构封顶,2017年6月底完成产线洁净工作,开始工艺设备搬入与调试,计划2017年12月点亮投产、2018年3月量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新增投资30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400多亿元,为产业集群增加近500亿元产值。
该项目的建设使合肥市同时拥有6代、8.5代、10.5代及触摸屏生产线,成为国内液晶面板产业产能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产线布局最完整的城市。项目的实施也将进一步聚集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互补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并将显著提高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国产化率,加快实现进口替代,对合肥市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意义重大。
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成功试产。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但高端制造技术的欠缺,导致产品对外依赖度极高,产业发展迫在眉睫。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建投集团与世界第六大、我国台湾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总投资128.1亿元,一期设计产能4万片/月。项目针对国产面板驱动设计专业芯片,开发特色工艺,使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全部在合肥实现。项目的投产解决“芯”和“屏”结合难题,5年内将使面板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率提高到30%,打破国内面板芯片全靠进口的局面。6月,合肥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落成试产,目前良率已稳定在90%,标志着安徽省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真正实现本地化生产,为合肥市打造“IC之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总战略上,安徽省、合肥市有了崭新的“坐标”。
康宁合肥10.5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顺利交付。该项目是全球最大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属京东方10.5代线最为核心的配套企业,将通过自动化运输连廊,就近向京东方10.5代线供应玻璃基板。该项目主要生产尺寸为2940mm×3340mm的10.5代玻璃,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CD玻璃基板,能为65英寸、75英寸电视提供最为经济的切割方案。2015年12月2日与京东方10.5代线同步开工建设, 2017年3月31日交付美国康宁公司进行工艺设备搬入及设备调试,计划与京东方10.5代线项目同步投产。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约4亿美元,预计每年可实现税收3.7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形成合肥面板行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效应,促进合肥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更有助于落实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升我国高端显示产品的全球竞争地位。
助力合肥打造“IC之都”。集成电路被誉为“现代工业之母”,而存储器属高端通用芯片,是最能体现集成电路规模经济效应和先进制造工艺的产品之一。发展存储器芯片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有利于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填补国产化空白。为助力合肥市成为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IC之都”,由合肥产投集团发起,总投资约80亿美元的“506”项目落户空港经济示范区,拟建成业界先进工艺制程的12英寸存储器晶圆研发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脑、手机、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存储,预计2018年下半年研发成功,最终实现12.5万片的产能。
目前,该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投产后,将有效填补国内高端DRAM制造业的空白,跻身全球DRAM主要厂商之列,成为国内重要的半导体制造业巨头。此外,该项目还将进一步带动国际一流设备、材料、终端厂商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加速在合肥集聚,助力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和“IC之都”建设。
瞄准高端,打造一流品牌
合肥产投集团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力量,分别成立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有限公司和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负责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的引进验证和自主研发工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成熟的美国瓦里安质子治疗系统和技术,并配备与之相关的辅助和配套医疗设备,旨在建设国际水准的质子治疗中心。同时作为自主研发和临床技术的比对验证装置,致力于质子放射医学研究、高端人才培训、癌症治疗、大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治愈超2000名癌症、肿瘤患者,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目前,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已注册成立为市国有企业举办的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二类科研型事业单位。项目研发已顺利通过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子治疗系统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核心部件顺利通过相关性能测试,实现从部件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到测试运行的国产一体化全覆盖。
合肥市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由全球光伏逆变器及储能设备领军企业阳光电源主要发起,产投集团参与投资,是合肥市重点布局的“七大创新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拟采用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政策优势以及阳光电源的技术、效率优势,大力集聚国内外的相关优势科研创新资源和一流人才,努力建立共创共享的技术、试验平台,从而实现智慧能源重点难题攻关、示范和推广应用。2017年5月,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完成签约。目前,平台公司已完成核名,各方投资决策已通过。
为积极推进“健康合肥”战略建设,产投集团投资建设了大健康产业项目“北城·幸福庄园养老项目”,项目总规划占地9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5亿元。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将更注重对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和生活体验,项目采用“养老+N”(项目核心即养老服务;N为养生、旅游、会务、宴席等配套产品)的商业模式,以CCRC社区为建设依托,集合养老住宅、旅游、养生、度假、商业服务、健康管理、教育、文化、商品交易等业态,将建成集养生养老、文化艺术、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商务会议、运动健身及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产业园。未来,“北城·幸福庄园养老项目”将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要求,以“合肥一流,国内知名”为目标,全力打造成融养生、养老、度假、生态、教育于一体的多业态、互动式、个性鲜明的复合型产业聚集区,为我市打造宜居宜业的“健康之城”贡献应有之力。
资金保障,助推产业发展
发起成立芯屏产业投资基金。为解决合肥市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资金需求,建投集团于2016年1月发起成立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芯屏基金”),利用市场化手段募集资金,服务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芯屏基金成立以来,已投资包括京东方10.5代线、力晶12英寸晶圆制造、安世半导体等项目。截至2017年6月,累计投资超过170亿元。
扫除集成电路产业“障碍”,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产投集团参与了中兴合创基金、华登国际、建广基金、安徽省集成电路基金、新站基金等多支基金,总规模超过64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约263亿元。安徽省集成电路基金就是由产投集团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安徽省投资集团、北京银库等机构共同设立,基金总规模300亿人民币,分期设立,首期100亿元。基金将围绕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采用参股设立子基金、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方式重点投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设计、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领域,扩大投融资渠道,引入优质项目和产业资源,同时为省内在建大型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及存量成长型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兴泰集团积极打造“兴泰系”基金丛林,促进合肥市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先后成立了全国首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结构化债权类私募投资基金“大湖名城系列基金”、安徽省首支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合肥兴泰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合肥市首支以招商引资为主的项目制基金“中合母基金”、合肥市首支大健康基金“合肥达康怡生健康投资基金”等。近年来,兴泰控股积极与国内外一流投资机构合作,先后获批设立12支参股基金,获批基金认缴总规模177.16亿元,其中引导基金认缴31.6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近1∶6,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注入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浪潮之中,为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推波助澜”。
船直帆高风正劲。面对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和机遇,市国资委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坚持以更高的要求把握国资工作定位,以更大的决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以更强的力度推进国资监管工作,以更有效的举措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