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投集团

报刊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天时为谋 地利促机 人和行事——对话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飞

发布时间: 2018-01-10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33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两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景气周期,保持高位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国家层面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武汉、泉州、南京等多地大规模投资芯片产业。《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型产业园区,纳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的战略目标。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论坛已在肥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论坛为增进半导体产业合作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和沟通平台,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合肥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合肥产投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甫一成立就肩负起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持续加速布局、加大投入,提升产业培育能力。本期产投报编辑部将对话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飞,深入了解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成立的506项目公司。

Q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请结合合肥发展实际,谈谈您是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

A1从公司层面看,合肥近些年在产业转型升级和跟进国家产业战略布局上具有鲜明特色:一是在宏观层面产业布局的远见性,合肥很多产业布局其实都先于国家产业战略引导,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如白色家电、汽车、新型显示等产业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在微观层面形成了合肥产业培育特色模式,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引进项目--上市公司定增--资本市场退出”路径,既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将产业做起来。这些特色正体现着合肥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佐证着“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Q2IC芯片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芯片产业包括硅晶圆、材料、设备等。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

A2目前,在市场需求拉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制造供给端缺口严重。我国半导体产业年进口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其中存储芯片消耗200亿美元,自给率不到1% 。事实上,蕴含在芯片制造缺失的背后是芯片制造装备和核心材料的极度缺失,如长鑫项目投资中有80%以上是用于设备引进。这些设备和材料目前基本被美国、欧洲、日本等垄断。这一问题将影响半导体整个产业链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我们的终端产品。如国产手机、电脑核心配件大部分都来自国外,导致今年存储芯片涨价,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从芯片制造环节打破国外垄断,我们目前做的就是这件事。

Q3:近两年国家层面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武汉、泉州、南京等多地大规模投资芯片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景气周期。合肥紧抓机遇,借助政府助推与市场引导两股力量,积极培育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力争做到“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产投集团作为合肥市产业投资平台发起设立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先后投资中兴合创、新汇成、富芯微电子等项目。请问产投集团在投资过程中对合肥集成电路产业有何研判?

A3几年前合肥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IC之都”发展战略,通过努力,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虽然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在体量上与北京、上海等先发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我们在发展势头和投资洼地效益上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行业活跃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这些活跃度和知名度逐渐兑现成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存量已具备一定规模,聚集了1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值约180多亿元。除了设计企业,合肥这两年开始布局集成电路制造环节产业发展,其中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晶合晶圆项目就是典型代表。未来,这些项目将大幅提升合肥市行业地位。

对行业方向判断需要宏观决策,但任何的产业发展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合肥市委市政府通过市属平台公司,嫁接宏观决策与微观把控,建设重大项目支撑产业发展。产投集团作为合肥市国有投资平台之一,在项目投资上既要符合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引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又能站在市场角度看项目,从而增强决策理性和管理科学性。在具体项目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对团队、行业方向、技术、风险防控等细节的把控。因此,我们在做项目之前能够很清楚地知道存在哪些风险点,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此外,合肥在引进集成电路产业上也有着独特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成为连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二是洼地效应显著,房价、物价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三是科教资源丰富,既有助于科研项目的孵化,又能提供发展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四是政府大力支持,出台多样化的政策工具推动产业发展。以上因素都有利于合肥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

Q4: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从最初的构想到组建成立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历程?在这其中哪些因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A4:长鑫存储器晶圆项目并不是眼前临时的抉择,从市里最初的产业规划到项目实质建设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谋划过程。长鑫项目从组建伊始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资本+人才”的模式,其中,人才方面是中国大陆所缺乏的,主要从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引进。因此,人才团队选择就是项目初期风险控制的关键。经过长期考察和谈判,我们最终选择了现有的人才团队,形成了“政府投资+产业投资人+团队”的模式。在项目论证过程中,我们从技术、市场、财务模型、风险承担等方面都作了充足准备。目前我们还处在夯基垒台的过程中,已形成1000余人的团队规模,核心团队成员基本具备15~30年相关工作经验。今年又新招大量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校的相关领域毕业生作为人才补充进行培养,这些年轻人在未来5~10年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Q5:从您从业角度出发,您觉得集成电路产业在合肥这样的城市能够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原生动力是什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与阻碍?是如何应对的?又希望得到哪些扶持?

A5: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核心的原生动力是想做这件事的自觉性,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在长鑫存储器晶圆项目推进过程中,行业内提出很多问题和疑虑,比如项目投资过大,技术来源与团队建设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在操作层面已对项目进行严密论证,清楚风险点在哪,知道如何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已组建起专业人才团队。芯片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它有500多道制程,每一道制程上面都需要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能把这道制程处理好,同时又需要把这几百道制程协调组建到一起,才能完成一个成品,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这也是造成芯片行业高垄断性的缘由。一旦形成这样的团队,就可以良性的运转下去。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如水、电、气、固体废物处置、产业配套、资金压力等等。其中资金问题是最大挑战,一个几百亿的投资项目对于地方型国有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等能够给予相应支持。未来,长鑫项目投产后还会面对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希望国家政策层面能够给予关注和支持:一是资金支持,可以通过股权、补贴、税收、市场等多元化路径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相关单位给予专业性支持和指导;三是研发团队引入和人才培养,通过人才政策,嫁接优质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记者手记

奋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通过与袁总的对话,我们深入了解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基本情况,对合肥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路径、基础和优势有了基本认知,同时对产投集团投资布局以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板块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了深入认识。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和变革期,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产投集团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应从加强合作、创新驱动、人才战略等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助力合肥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利用产学研创新平台,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实现协同创新,突破高端芯片的技术壁垒,推动高端核心技术实现顺利产业化和应用。二是注重人才培育。加强与中科大、合工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及产学研融合协同平台的对接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助力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三是加强对外合作。一方面定期组织交流、专题研讨集成电路产业,探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以开放共赢的姿态,积极寻求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另一方面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作用,鼓励两岸集成电路企业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

分享: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