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6-08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217
编者按:
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奋进在向前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太快。然而,光阴飞逝,唯有奋斗者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这一年,我们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合肥首个获得BBB国际信用评级市属企业,大幅提高国际资本市场公信度。资本运营成效显著,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树立市属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新标杆。新业态加速布局,组建成立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生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产投样本。
岁末年初,盘点过往,面向未来,多少印象留在记忆,多少影像镌刻心间,多少事件影响未来?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2018年,“合肥产投”号这艘巨轮将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谱写国企改革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党建工作:从严治党固根基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2017年,集团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制定《产投集团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推动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在集团范围内的全覆盖,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把基层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抓实抓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督促各级党组织共完成255次学习专题研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党委决策沟通机制,注重强化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高级管理层全权经营”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年指导和帮助19家基层党组织完成换届或委员调整工作,完善161个党组织和3900余名党员的信息建设。
纪检廉政:党风廉洁扬正气
集团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挺纪于前,紧抓党风廉政监督责任的落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保障企业规范运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17年,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全覆盖”,共签订责任书210份。积极推进惩防制度建设,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结合集团实际,扎紧“笼子”,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制定修订《产投集团纪检监察工作战略规划(2018-2020)》等文件。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月活动等日常监督管理,激发纪律建设新动力。集团党委、纪委坚持打造“廉”精品,营造“廉”氛围,丰富“廉”内涵,创新“廉”载体,建成全国首家“清风影院”,组织开展廉政公益电影系列活动,累计放映1.7万场次,观影群众51.9万人次。
投融资业务:产融结合树典范
围绕集团发展实际需要,创新融资模式,保障多个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顺利推进,集团成功获得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授予的“BBB”(稳定)信用评级,成为合肥市首家获得全球知名评级机构评级的地方国企。成功发行3亿美元债券,打通境外直接融资通道,为合肥市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树立新标杆。坚持以“基金+产业”为中心,以母基金管理和直投基金主动管理为着力点的基金管理运营理念,发挥基金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集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市创投引导基金认缴总规模262.175亿元。着力嫁接全球资源向我市重点产业转移,各参股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65个,投资额为16.0077亿元。发起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总规模9亿元的“新站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合肥打造成为“中国IC之都”。探索产业投资新模式,全面协助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平台、大基因中心三大平台的运营建设,助力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源:创新引智塑品牌
集团大力发展人才强企战略,疏通人才供应渠道,创新人才引进形式,将“实习生招聘”、“校园招聘”和“子公司招聘”整合形成极具产投特色的引智矩阵,坚持精益求精的招聘思路,打造优质雇主品牌形象。落实集团人才战略布局,探索“1+N模式”,建立健全人才梯队培养体系、高层次人才支撑体系和后备人才建设体系,聚焦青年英才选拔培养,开创市属国企人才孵化机制之先河。构建培训生态圈,促动学习成果惠及全员,以干部教育体系和后备发展体系为两大重点依托,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员工参训者,制定专属培训和自主提升方案,逐步探索出一套紧跟时代脉搏、顺应国企改革的学习培训生态。首创“助力成长计划”,深化打造“产投大讲堂”品牌,启动首期中欧Mini-MBA在线学习项目,为构建集团学习培训生态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风控审计:内部管控强自身
内部管控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长效机制。一方面,集团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建设,在业务流程把控、法务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实践和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绩。服务集团海外发债融资,支持长鑫和离子医学等重大项目,针对徽商产业基金、长江养老基金、交银产业基金等重大项目提出风险意见,完成集团成立以来订立的共计151份各项合同的备案工作,强化项目招投标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健全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内控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任期审计和专项审计为手段,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发展思路。2017年共完成各类审计291项,其中经济责任审计5项,财务收支及效益审计96项,内部控制审计3项,基本建设审计187项,有效地履行了对集团系统内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职责。
安全维稳:多措并举促和谐
加强国有企业安全维稳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表现。2017年,集团全面落实企业安全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采取日常检查、明查暗访、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强化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全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工亡事故。全年对下属企业开展安全检查46次,查处隐患并督促整改210件,整改率达98%。同时,认真做好改制企业事业单位托管人员的管理服务和信访维稳工作,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301人次,办理上级批转信访件39件次,办理政府服务直通车73件次,外出接访协调189人次,给予书面答复和情况汇报196件次,完成6件信访积案化解结案工作,为集团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
集成电路:“中国IC之都”的铸造者
集团围绕“合肥芯,合肥产,合肥造,合肥用”的全产业链条,大手笔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2017年投资建设的各大集成电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合肥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作为集团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板块的标杆力作,集团上下高度重视,举全集团之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2017年10月26日,集团与兆易创新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未来合肥跨入世界级存储器制造重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该项目也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先后迎来各级领导的调研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参与投建的合肥新汇成晶圆凸块封装测试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建成合肥市第一条12吋晶圆凸块封测线,填补我市驱动芯片封测空白。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半导体(合肥)高峰论坛,深化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提升我市半导体行业影响力。
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者
集团旗下合肥工投工业科技公司围绕向科技产业园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的目标,坚持“轻重并举”,加强多方合作,全年实现开工面积13.63万㎡,竣工面积26.31万㎡,新签企业144户,招商面积31万㎡;积极拓展优势输出途径,创新盈利模式,首次以收费方式对外输出多年工业项目的积累与专业经验,主营业务收入目标完成率180.2%,净利润目标完成率232.6%;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加快经营转型升级,开业运营麦田创客空间,筑巢引入创客团队13家,同时,参与设立总规模8亿元的合肥毅达国正健康产业发展基金;以B+服务体系为抓手,强化投资服务功能与融资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发展空间,成功发行5亿元企业债;尝试产业新城与特色小镇开发,拓展涉猎PPP模式,参与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长临河科创小镇项目,为公司未来在产业新城建设方面奠定基础。
医疗健康:医疗养老产业的探索者
集团作为承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向生物医疗健康产业探索发展,加速推进离子医学中心设备研发。2017年,中科离子装备公司全面提升质量管理化体系建设,取得ISO9001和ISO13485等多个认证证书,累计申报169个专利。自主研发的质子治疗系统在10044件参奖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工业设计红星金奖。举办“一带一路”质子、超导及核能应用国际标准联盟成立大会,探索在质子、超导及核聚变领域的国际标准,助推合肥在健康医疗领域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北城·幸福庄园”,一方面有序推进养老项目建设,组建成立养老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养老产业投资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拓宽思路、转变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庄园现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和极具竞争力的鲜花主题的生态、文化、养生、旅游产业,举办的“海棠文化节”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将庄园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推向新高。
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的实践者
集团紧抓合肥市环保产业发展契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满足合肥及周边地市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的基础上,推动浩悦环境公司业务体系完善,扩大生产业务规模,铸造环保产业链,投资建设合肥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产业园项目”,总用地约900亩,规划总投资25.66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满足合肥市到2025年危废处置需求;立足生产经营实际,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与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校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攻关14项科技创新项目,成功解决危险废物处置多项技术难题;落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17年共获得3项专利授权;树立开源节流意识,创新技术手段,以废治废,“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节约成本近300万。
智能语音: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集团参与建设安徽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系统规划,加速布局,全力打造“中国声谷”。参与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主要投向全球范围内具有人工智能核心原创技术的项目,支持技术创新、产品推广、人才引进和产业集聚,助推合肥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现代制造: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集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支持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为合肥市实体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国风塑业公司,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产品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17年共申请专利62项,参与各类标准的起草制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把握现有优势,做强薄膜板块、木塑板块、注塑板块等优势主导产品;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推动科技、人力资源、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创新发展,激发内生活力。
文教服务:文教服务产业的引领者
集团以发展文教服务产业为载体,践行国企使命担当,铸就“合肥产投”金字招牌。创和幼教公司依托品牌优势,整合优质资源,采取“共建共办”模式,输出品牌和管理,与新站高新区等园区合作办园6所,使创和幼教幼儿园数量达到12所的规模,开创国有企业学前教育机构集团化管理的新格局。教育投资公司旗下的合肥一六八中学连续多年再次摘取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电影公司在现有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尝试多元化经营,投资拍摄的电影《京城81号Ⅱ》创下安徽本土企业电影投资历史最高票房记录。梅山饭店公司利用新媒介资源,不断创新举措,拓展客户资源,扩张品牌影响力,勇获“中国餐饮30年优秀企业奖”,成为安徽省获奖的六家企业中唯一的国有全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