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投集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国资动态 >国资动态 国资动态

发改委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题发布会:安徽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合作

发布时间: 2018-08-27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4982

8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关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一些地方也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经验做法。

成长快活力强,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

据介绍,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02.0个百分点;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达到1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7.9%,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1%,光电子器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5%。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6%21.0%14.5%,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加大长三角合作力度,安徽积极发挥区位优势

安徽省发改委总工程师笪艺武在发布会上表示,关于长三角的合作,安徽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合作,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好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安徽将聚焦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语音等优势领域,共建国家级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承接沪苏浙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加快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积极谋划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更好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依托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主动加强与沪苏浙创新合作,开展一体化创新,促进优势叠加,当好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策源地。在长三角地区,安徽的合肥和上海都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方,同时也是国家级综合性科研中心的建设地点,所以科技创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将积极构建以沪宁杭合为核心基地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促进合肥滨湖科学城与上海张江高科科学城“双城同创”,推动知名科研院所在长三角地区互设分支机构,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向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集聚。联合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在脑科学、核聚变堆、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等领域,探索运用“总部+分布+多点”的组织模式,开展联合攻关,集聚整合区域内创新人才资源,努力实现前瞻性技术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今年7月初,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位列17,这是中国首次进入全球前20名。这个排名,客观反映了我国无论是创新环境还是创新绩效都是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软硬”两个方面入手,两端发力。一端是要夯实创新基础设施,另一端是要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要着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启动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构建创新网络,提升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能力。在优化创新制度环境方面,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活力,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投资环境、规划引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方式,切实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分享: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