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9-11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4734
9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务实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确保已出台措施的具体落地,及早研究改革开放新举措。
自7月2日新一届金融委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来,68天时间里,金融委已召开四次会议,包括了三次全体会议、一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专题会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正发挥作用。
为下一步工作划重点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遵循既定方针,抓住关键问题推进工作。
一是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特别要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继续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风险,也要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保持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务实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确保已出台措施的具体落地,及早研究改革开放新举措。资本市场改革要持续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五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活力。
六是更加注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营造鼓励担当、宽容失败、积极进取的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上述多数要求,均指向如何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顺畅,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随着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有望进一步灌溉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
对于当前形势,会议判断,金融系统积极贯彻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各类金融风险得到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意识和市场约束逐步增强。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把握好度”。“把握好度”的关键在于,流动性供给能够让市场资金保持宽松,又不会造成大水漫灌的状态。8月公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会议同时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目前,相关部委正在合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行流动性将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
预计后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将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基建项目,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将逐步提高,信贷扩张、信用风险缓释将逐步实现,特别是下半年的降准政策有可能继续以定向的方式出现。
强化正向激励机制
会议指出“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中,要使得政策落地,基层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近期“激励机制”也是政策高频词。
金融委第二次会议就指出,“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此前银保监会也提到,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动性。
激励机制要取得所谓的正向效应,就是要通过激励让参与者做有利于控制风险的事,而不是加大风险;做规范的事,而不是给市场带来扰动。这需要宏观部门出台相关的机制,例如人民银行的MPA工具,再例如监管部门在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方面的监管指标,都可以朝着正向激励金融机构行为的方向去发展。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政策会有更多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