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投集团

报刊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文明的沙砾

发布时间: 2018-11-06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228

吴长瑾

关于什么是文明的理解,我有两个从书里看来的细节,见微知著。

第一个是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恐怖分子》,18岁少年艾哈迈德被阿訇引诱放弃了学业加入极端组织,第一件事就是考危险品卡车运输执照,同时争取到了在一间黎巴嫩移民家族开的家具店的工作,以送家具为幌子,实际上是危险品和资金运输人,并被选为自杀性袭击的人弹秘密培养。当他初次去老板的店里时,老板的父亲——已经退休的前店主也许是有不好的预感或是出于老年人的诉说欲望,突然同艾哈迈德说了一大段话。大致意思是,自己初到美国开了一家波斯地毯和阿拉伯家具店,当地人居然不还价就买走了他故意订的很高价格的商品,这跟他在家乡的时候感觉完全不同,这个世界上怎么还有人那么容易信任别人,怎么还有不需要讨价还价,互相较劲相处的地方。但是后来发现,你如果还像在家乡那样靠欺骗做生意也完全行不通,于是慢慢学会了明码实价、诚信经商,从此爱上了不用撒谎骗人也能生活的很好的这个地方。他告诉艾哈迈德,说自己再也不想回到出生地去了,“孩子,你很幸运能够一出生就在这里。”当然,艾哈迈德并没听懂,依然执着参与对曼哈顿实施自杀性恐怖袭击的计划。

第二个例子来自剧作家邹静之的散文集《九栋》。他以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周围的一个个小故事反映了那个混乱不堪的荒唐十年。上山下乡、劳动改造,在那些极端艰苦和高压的环境中,死人已经变得家常便饭。这些当时不过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对死亡麻木不仁。作家写道,“那时不怕死,对死不敏感,从来没有人因死而想到很多,死就死吧!没时间再想。我当年只见到一位对死本身极悲伤的人……”这个人是一个知青的父亲,知青叫梁明,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阳光、漂亮,到了北大荒万花连知青点才一个月就死于中毒性痢疾,被草草地埋在土坡上。之后,所有人包括女孩子依然露天解手,依然吃着被密密麻麻的苍蝇叮过的馒头。直到有一天,梁明的父亲来到插队点,他深情地抚摸女儿的床铺和遗物,给女儿扫墓,在坟头痛哭,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在团长道歉和提出给予补偿时,梁明的爸爸只提了一个要求,给女孩子们盖一间厕所,并在离开时紧紧地拥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把这些连死了人都没哭过的孩子们都弄哭了。后来,人们才知道梁明的爸爸从法国飞到北京,连家都没回,又飞到哈尔滨,再坐慢车……,他这样一个驻欧洲国家大使馆的参赞,谁都没通知,一个人坐着拖拉机来到女儿插队的地方。他走了以后,万花连盖起了一座全部用360斤大石块砌成的厕所,是北大荒所有知青连最豪华的厕所。

文明体现在不起眼的小细节,但那果然是给人以踏踏实实的安全感的东西,但文明其实很脆弱,往往如同“沙漏被倒过来,昨天的沙子又流回了,一样的沙子,一粒也不少。”阅读、书写,是不想像曾经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的命运,像被埋没的沙粒。

分享: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