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11-06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292
蔡哲水
还记得,老家村头伫立着一棵百年古树,树影沧桑,夕阳透过他斑驳的身影,洒在我的身上,柔柔的、暖暖的,仿佛带着一缕母亲的温热……
公元1937年的那个冬天,寒风入骨,脆弱的树枝瑟瑟发抖,最后一片枯叶被风卷入苍茫的风雪之中。日本兵闯入了芜湖大街小巷,人们仓皇而逃,外祖父一家人也“跑反”到一个小山村,而年仅8岁的母亲却被丢下来做了奶奶的童养媳。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像旧社会农村大多数童养媳一样,母亲过着不被尊重、甚至可以说没有地位的生活。在母亲10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她的左耳开始出黄水,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差,童养媳又不被重视,她的病情一拖再拖,最终导致左耳失聪。
冬去春来,时间浓厚的灰尘渐渐覆盖了往事,树枝上的嫩芽,仿佛暗示着新篇章的揭开。在生产队干活时,母亲由于耳朵不好,父亲又不在身边,经常受到他人欺负,苦活累活都分配给她做,但她依旧任劳任怨。绿色的稻田,金色的太阳,还有母亲弯腰耕作的身影,那时的我,竟从未看出这景中的心酸。三年自然灾害时,生产队分配的粮食根本不够全家人生活,为了补贴家用,她像村中其他妇女一样夜晚外出偷偷采摘食物。其他妇女耳朵好使的,远处就能听到脚步声,立马逃走。而母亲的耳朵不好,采摘食物时常被村干部现场“抓获”。夜晚,清冷的月光落在了她的身上,刚刚辛苦采摘的食物撒了一地,她趁村干部背身走开,捡了起来,用缝满布丁的粗布衣包裹着,小跑着,回了家……
村口的那棵树,枝冠遮天、蓊蓊郁郁。而母亲就如同这树一般,庇护着我,庇护着家人,给身边每一个人送去温柔。
母亲,善良热情,淳朴好客,从来不争强好胜,全村的男女老少没有人说她的不是。谁家来借桌椅板凳或者柴米油盐的,她从不说半个“不”字;有些家庭生活困难,她也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记得有个邻居家里6个小孩,只靠2个大人挣“公分”,每年年终分得口粮少,青黄不接的,早早的就没有存粮了。我们家的情况要好一些,清明节前后,那户人家都要断粮,母亲总是二话不说,省吃俭用,把多余的粮食都用于接济他们。听着他们模糊不清的感谢,母亲有些不知所措,连忙摆手,说不客气。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自己吃的是剩下的,穿的是破旧的,还总是逞强地说挺好。记得有一年过“六一”儿童节,母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衫,可是在看电影时,衬衫不小心被座椅划破了,我害怕极了。我知道那是母亲省吃俭用攒的2元钱买来的,她自己从不舍得购置新衣服,身上没有一件好衣服。回家时,我手捂着破坏的地方故意躲躲闪闪避开她视线,生怕被发现。当我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时,第二天早晨,我准备起床,竟发现那件划破的衬衫已经被缝补完好地放在我的床头。我仿佛看见微弱的烛火下,是母亲把爱剥成丝线,填满了这个缺口。
时光如水,他带走了苦难,带走了我的童年,也带走了我的母亲。母亲用她的坚强勇敢教会我要以一个乐观的姿态面对困难、挫折,面对人生;她用她的勤劳善良教会我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用一颗温暖的心温暖他人。这便是我的母亲,一个坚强、善良、慈爱的母亲。傍晚,夕阳下的乡村渐渐沉寂,母亲的温热仿佛还萦绕在我身边,她就如同这古树,伫立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从未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