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11-06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298
吴长瑾
今年4月,当领导通知我参加为纪念产投集团成立三周年举办的演讲比赛时,我是既惊讶又忐忑!为什么呢?我最后一次代表创和公司当时的前身合钢公司参加市级演讲比赛已经过去有十二年了,我仿佛被提醒离开那青春洋溢的时光已经很久很久了。
作为老合钢公司的职工,我们大概比大多数老国企职工经历的转型阵痛都要多。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颇具调侃意味的笑话说,老国企是什么?除了火葬场没有什么都有的“国中国”。我的父母是老合钢职工,我是在合钢出生、上学和参加工作的。这家老国企曾经号称“十里钢城”,最高峰时常驻人口达到10万。从菜市场到超市,从图书馆到电影院,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医院到派出所到法院,应有尽有,人们足不出厂,生老病死一条龙,这是老国企职工及其家属生活工作的常态模式。
我还是第一代双职工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除了把我托管在职工幼儿园和学校,最常见的就是把我丢进职工图书馆。所以,从小,我就学会了独处和思考,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书籍代替了父母的教养,书籍代替了手足的陪伴。在那个时代,恐怕只有老合钢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和质量乃至规模和市图书馆不相上下。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从阅读中获得了开阔的视野和正面的价值观。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爱彼克泰德(Epictetus)说过: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能改变我可以控制的事情。这是著名的“斯多葛控制二分法”,但其中的核心技术是第三句话:请赐予我智慧,好让我能区别以上两者的不同。人为什么要读书?无非就是要帮助我们掌握如何与时俱进的智慧。
所以,当历史的车轮决定了过剩的产能和落后的生产模式,尾大不掉的工厂体制的沉重负担必须被淘汰时,我们新一代的国企人以宽广的胸怀和坚韧品质应对阵痛,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为适应企业转型发展和新岗位的需要,我怀着从阅读中学会的“积极心态”来面对,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陆续从事过精密钢管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自学了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架设与管理等技能。现在,我具体从事创和公司办公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和公司企业报《创和管理》的文字编辑工作。
转眼到了2009年,创和公司成立,这是一场化落后产能制造型老国企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涅磐重生。近几年,公司陆续发展了资产管理、文教、养老、物流运输、餐饮和旅游服务等极具潜力和活力的经营项目,可以说企业业态符合时代趋势和市场需要,是健康的,是良性循环的。
其中:2013年5月,在原合钢集团4所厂办幼儿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合肥创和幼儿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过4年的发展壮大,创和幼教现已拥有15所幼儿园(截至2018年5月),布局瑶海区、庐阳区、新站开发区、高新区等。以高端规范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理念,打造成集团化的优质教育品牌。
2016年10月“北城·幸福庄园养老项目(一期)”获市国资委批准,正式拉开了集团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序幕。项目总占地75万平方,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建成后的老年公寓可容纳6000人。幸福庄园项目采用以养老服务为核心融合养生、旅游、文化等多业态的“养老+N”模式经营。
2016年合肥市宣布打造东部新中心,推进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创和公司全面启动,协调清理原合钢一厂区地块,谋划利用原工业厂房、大型设施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保留工业遗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创和公司旗下还有物流运输,酒店客房,物业管理等三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解决了大量就业。每一项工作都融入了创和人的努力和心血,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国企人的足迹和汗水。
产投集团已进入了“品牌锻造年”,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在运作政府基金、优化产业布局、扶持实体经济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靓丽答卷。作为产投集团的一份子,我将会一以贯之的读书求知,踏实工作,怀着强烈的信念感与产投集团、创和公司同行,老国企一定会涅磐重生,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