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3-24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6392
2017年11月,产投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带动区域跨越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合肥原有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基础上,以“新起点、高标准”模式重新组建成立合肥国际内陆港公司。2018年,新生的内陆港开局抢眼,顺利实现了中欧班列运营任务的交接,超额完成既定任务目标。
鲜花荆棘同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大背景下,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在中欧班列运行的舞台上,沿线城市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希望在这场竞争中先声夺人,谋得先机。
排除万难谋发展
“速则来机,迟则生变。不能让任何因素成为推迟班列运营的借口。”产投集团董事长兼内陆港公司董事长雍凤山在公司筹备会上的一席话,使筹备小组成员为之振奋。
随即,全员积极行动,拓展工作思路,对标重庆、郑州、成都等国内中欧班列先行城市,展开充分调研;实行挂图作战,列出工作台账,倒排时间表,明确工作职责、时间节点、责任人,时间细化到天,任务具体到人,确保抓细抓活,落实落地。2018年1月6日,内陆港公司运营的首趟发往汉堡的班列按时出发,内陆港公司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对标先进明方向
面对日益崛起的郑州与武汉,中部地区其它城市面临更加艰难的发展环境。比如南昌,目前已放弃中欧班列的运营权,转而将货物交往武汉等地。内陆港公司在成立之初也曾受到这两方的邀请,希望把合肥的货源分散到郑州以及武汉的集散地运输。但放弃中欧班列运营权的背后,不仅仅是本地货物资源的流失,其背后更是隐藏着失去物流大通道后,城市吸引力随之下降的隐患。因此,对标先进、迎难赶上、明确目标是内陆港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前进方向。
鼎足而立找优势
新生的内陆港公司,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货源、合作、资金三个方面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局势也朝着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前进。
货源
货源是合肥市坚守物流大通道的重要因素。拥有着可以常态化经营的货源条件,是内陆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拥有江淮汽车、美的等白色家电的传统优势项目基础上,内陆港公司不断拓展发展思路,勇于创新。
一是开行新线路,开辟经贸合作重要通道。2018年11月8日下午,首趟合肥至赫尔辛基中欧班列满载86个标准箱顺利发出,标志着合新欧北欧线路成功开行。合新欧开行线路不断延伸,频次不断加密,也将带来货源辐射半径不断扩大以及运输货物种类不断增多,实现合肥及周边地区与中亚、中欧沿线国家贸易的高度互联互通。
二是寻求稳定货源,开设特色专列。2018年,内陆港公司为省内的安凯汽车、江淮汽车以及奇瑞汽车等服务商量身制定特色专属班列。对于这样的汽车出口企业来说,乘坐合新欧班列,可以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发展赢得发展良机。
三是提出“合新欧+”的思路,积极走出去寻找商机。内陆港公司在合肥货源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辐射范围,放眼周边省份城市,提出“合新欧+”的思路。
合作
面对合肥市八大开放平台较为分散的局面,内陆港公司积极沟通,逐步建立起与其他平台之间的联系。实现以合肥国际内陆港为中心,发展多式联运,加强合肥国际内陆港与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的联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国际内陆港的顺畅衔接。只有实现水陆空三种运输方式的联动,才能打通内循环,降低内耗,应对来自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压力。
资金
作为中欧班列市场上的新生主体,资金的支持尤为关键。自内陆港公司成立以来,便受到了多方的关注与支持。内陆港公司前身安徽新亚欧公司的注册资本是500万元,而内陆港公司的注册资本是5亿元。注册资本的增加,彰显的是政府与日俱增的信心与决心。2018年,产投集团为助力内陆港公司平稳过渡,也在运营初期完成一亿元的注资。这些资本的注入,给内陆港公司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也为组建首年即超额完成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共筑同心圆 奋力促发展
立足于合肥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总体目标,合肥国际内陆港以“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区域性中转枢纽、长江经济带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全国国际内陆港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为战略定位。因此,中欧班列是发展的一条线,围绕班列延展开来,未来还要“结一张网,全面开花”。
扎根:保存量促增量
坚持“第一上规模,第二做精品,第三加大回程量”的思路,内陆港公司逐步扩大规模,发挥地理优势,占据有利位置。一方面按计划推进班列运行。2018年,内陆港公司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发行班列182列,同比增长160%。另一方面,坚持班列开行质量,不盲目冲击数量。打造“时效最好、频次稳定、产品价值较高、对运价不敏感”的产品,同时发挥各类资源优势,挖掘更多存在合作可能的潜在客户。
造血:设口岸增业务
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内陆港公司也致力于做好自身规划建设工作,依据发展规划落实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三年,内陆港公司将沿着业务链条继续深入探索,实施通道网络构建行动、项目建设推进行动、临港产业发展行动、临港贸易提质行动、市场腹地拓展行动、口岸功能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计划,打造成合肥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一张靓丽名片。
壮大:向纵深发展推进
三年打基础,五年谋发展,十年树品牌。新生的内陆港公司为自己设立了细致清晰的发展目标。三年内,在做好做强已有中欧班列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北欧新线路,积极试水国际贸易;十年内,建成多条中欧/中亚和海铁联运通道,成为全国规模领先、运营优良的综合物流枢纽,逐步形成全国一流的以铁路物流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成合肥对外贸易桥头堡。这些时间刻度使这些目标变得真实可感,同时也彰显了产投集团和内陆港公司的高效与务实。
2019年3月13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亲赴合肥北站货运中心调研内陆港公司中欧班列运营发展情况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乘势而上谋发展,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瞄准目标,立足服务安徽、服务合肥、服务周边,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用好用活各种政策,努力实现争先进位。二是要着眼可持续发展,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坚持脚踏实地、做实做好,稳定提高班列开行质量。三是要主动加强与海关、铁路等方面密切合作,积极争取有关各方支持,加快推进合肥国际内陆港基地建设。四是要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人才队伍建设,将合肥中欧班列打造成一张靓丽名片,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这给公司未来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产投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沈校根,具体负责联系对接内陆港公司,在回答内陆港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问题时,他着重提到内陆港需要打造“七强”:一是“强规模”,把运行线路做长、把辐射范围做宽、把产品线做深。二是“强基地”,在原有货场的基础上,向周边扩增场地,做好基建设施,引进贸易平台公司、海关边检等机构,减少运输成本和缩短运输时间。三是“强服务”,适时探索建立自己的货代公司、报关公司,从原先的“站到站”,真正的做到从“门到门”,从原来完全的分销到“直销+分销”的模式。四是“强推介”,一方面加大各种国际物流会议的推介、在长三角以及省内的重点城市、重点企业的推介,另一方面设立自身统一的视觉形象系统,加大品牌效益的宣传。五是“强多联”,加大对水铁、公铁、海铁和空铁等多种方式联运,加强与各区域及企业联动。六是“强贸易”,内陆港公司的定位不单纯是作为物流公司,而是定位成为一个贸易公司,充分利用中欧班列优势、区域差异,开拓国内外商品贸易市场;七是“强口岸”,合肥作为内陆城市,缺少对外口岸,下一步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口岸建设,加大合肥对外开放程度。
踞淝滨湖畔,谋丝绸之路新篇;乘一带一路发展东风,塑千年未有之变局。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之门处,合肥内陆港公司破茧新生,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各方支持下,正成为贸易全球、八面来风的开放窗口,和庐州大地上跳跃蓬勃的时代脉动,点亮着通衢世界的友谊之路。这条路,天涯比邻、虽远能及。
傅芮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