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3-24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6077
2014年6月,合肥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下简称“创新院”),双方分别委托合肥产投集团、合肥中科研究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院公司”或“公司”)。
创新院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2016年,公司被列为省全创改11个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公司正式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创新院作为典型案例入选。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激发创业活力
根据国家、安徽省及合肥研究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管理规定,创新院支持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协商确定成果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的最低可成交价格,对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团队的奖励比例不低于70%;鼓励技术团队成员以技术等无形资产持股的基础上,通过现金方式参股;改革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评估、处置方式,对中国科学院持有的科技成果,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申请、备案和公示的流程,授予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对成果的处置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创新建设新型运营管理模式 打造一流平台
与传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不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以企业化运作方式推进项目成果的转移、落地。目前,创新院已陆续通过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安徽省精准医疗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科研院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由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2017年度安徽省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工作中,创新院作为全省41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之一,被评为“优秀”。同时,创新院还重点打造了合港创客空间、科学岛创客学院等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创新创业“软”环境。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集聚创业资源
创新院积极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各种资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在转化设立企业时,创新院的引导性股权出资;二是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原始社会资本投资;三是为在孵企业申请包括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在内的政府投资基金;四是为在孵企业融入各类风险投资;五是面向创新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定向设立的中科创投基金以及其他机构委托定向投资创新院项目的代投资金。创新院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已形成了多元化资本投融资体系,为在孵企业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截至2018年底,创新院通过知识产权出资、现金出资、股权赠送等多种参股方式孵化企业65家,注册资本总额超7亿元;引入外部投资6.2亿;在孵企业累计获得各类基金与风险投资超过2亿元;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7家;企业承担/参与科技计划项目20项;4家企业获中科院STS双创引导项目支持。
打造产业技术服务平台 培养创新人才
为加快推进技术成果的小试、中试进程,创新院积极引入技术专家团队34个,在精准医疗关键技术、智能传感+互联网技术、精细生物农业技术等领域重点打造了包括“移动互联网”、“精准靶向药物”、“肿瘤测序与分子诊断”、“智能系统与装备”等13个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各平台已为省内外百余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诊断等服务,技术合同总金额超4600万元。
创新院目前已建起“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以此为依托,创新院于2016年启动筹备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积极申请建设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2018年,创新院已完成5名工程硕士的招生工作。此外,还先后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机构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完善人才引进与薪酬管理机制 激活内生动力
创新院采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分别委派管理人员的模式,与市场化方式引进的人才实行同岗同酬的市场化薪酬制度,不断完善包括海外归国人才、亟需高精尖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机制等多类措施,保障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高质高效地进行,充分发挥“全创改”生力军的作用,形成立足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改革经验,为安徽省经济转型发展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培育产业集群
创新院成立后,主要围绕精准医疗关键技术、智能传感+互联网技术、精细生物农业技术三大产业方向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开展产业化工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是培育高端精准医疗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肿瘤基因测序、靶向药物、社区健康装备等高端精准医疗装备产业;二是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车联网产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产业;三是培育环保装备和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第四代核反应堆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目前,在上述三个领域分别形成了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公司、中科美络信息技术公司、中科新天地环保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
创新国有产权投资管理机制 促进成果转化
为积极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安徽省“三重一创”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打造集技术转化、资本运营于一体的市场化综合性运营创新创业平台,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安徽转化落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11月16日,省政府下发创新院全创改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创新院利用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或国有参股的投资引导基金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自主选择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建立市场化的股权退出机制,按照创新院内部决策程序自行选择包括协议转让、股权回购、并购重组等股权退出方式,并办理股权退出手续。
创新院在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建立了授权经营层运营与尽职免责制度以及有别于一般性国有企业的国资运营监管考核机制,在全省率先进行改革试点,先行先试。
黄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