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3-24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11763
一个企业要进步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成长。人的成长如同树,由下及上,从根部汲取营养输送至枝叶末端。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在经验和实务中学习,关照本心、不忘初心,凝结成成长的果实,而产投人的事业就在这凝结中汇聚,长成参天大树。
作为老合钢公司的职工,我们大概比大多数老国企职工经历的转型阵痛都要多。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颇具调侃意味的笑话说,老国企是什么?除了火葬场没有,什么都有的“国中国”。我的父母是老合钢职工,我是在合钢出生、上学和参加工作的。这家老国企曾经号称“十里钢城”,最高峰时常驻人口达到10万。从菜市场到超市,从图书馆到电影院,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医院到派出所到法院,应有尽有,人们足不出厂,生老病死一条龙,这是老国企职工及其家属生活工作的常态模式。
我还是第一代双职工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除了把我托管在职工幼儿园和学校,最常见的就是把我丢进职工图书馆。所以,从小,我就学会了独处和思考,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书籍代替了父母的教养,书籍代替了手足的陪伴。在那个时代,恐怕只有老合钢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和质量乃至规模和市图书馆不相上下。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从阅读中获得了开阔的视野和正面的价值观。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爱彼克泰德(Epictetus)说过: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能改变我可以控制的事情。这是著名的“斯多葛控制二分法”,但其中的核心技术是第三句话:请赐予我智慧,好让我能区别以上两者的不同。人为什么要读书?无非就是要帮助我们掌握如何与时俱进的智慧。
所以,当历史的车轮决定了过剩的产能和落后的生产模式,尾大不掉的工厂体制的沉重负担必须被淘汰时,我们新一代的国企人以宽广的胸怀和坚韧品质应对阵痛,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为适应企业转型发展和新岗位的需要,我怀着从阅读中学会的“积极心态”来面对,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陆续从事过精密钢管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自学了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架设与管理等技能。现在,我具体从事创和公司办公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和公司企业报《创和管理》的文字编辑工作。
2009年,创和公司成立,这是一场化落后产能制造型老国企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涅磐重生。2015年,创和公司正式加入产投集团。公司开始积极拓展业务,陆续打造了资产管理、文教、养老、物流运输、餐饮和旅游服务等极具潜力和活力的经营项目,可以说企业业态符合时代趋势和市场需要,是健康的,是良性循环的。
2013年5月,在原合钢集团4所厂办幼儿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合肥创和幼儿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过4年的发展壮大,创和幼教现已拥有20所幼儿园,布局瑶海区、庐阳区、新站区、高新区等。以高端规范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理念,打造成集团化的优质教育品牌。
2016年10月“北城•幸福庄园养老项目(一期)”获市国资委批准,正式拉开了集团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序幕。项目总占地75万平方,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建成后的老年公寓可容纳6000人。幸福庄园项目采用以养老服务为核心融合养生、旅游、文化等多业态的“养老+N”模式经营。
2016年合肥市正式启动东部新中心建设,推进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创和公司全面启动协调清理原合钢一厂区地块,谋划利用原工业厂房、大型设施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保留工业遗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创和公司旗下还有物流运输,酒店客房,物业管理等三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解决了大量就业。每一项工作都融入了创和人的努力和心血,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国企人的足迹和汗水。作为公司的一份子,为今日所取得的成果,感到由衷的骄傲。在这十年间,创和人不断的通过实践和学习,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执着顽强的耕耘播种,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路途中砥砺前行。一家老国企的改制转型如同一本书,而我是一位读者,被她优美文雅的扉页深深地吸引进去。当我与创和公司迈进新生的那一天开始,每翻开一页就对她了解地更深一些,而这些东西又能吸引着我不停往下读。国企人披星戴月,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即使成功的道路上荆棘遍地,困难重重,却无法阻挡他们勇往直前的步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一如既往不断开拓进取:创和大酒店旧貌换新颜,发展成为合肥东部首屈一指的综合性酒店;幸福庄园拔地而起,成为了合肥北城颇具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场所;幼教管理公司布局全市,打造成了规模庞大,独具特色的教育产业;物业管理公司任劳任怨,按部就班的完成着“三供一业”的改造工作……这些变化和成绩从无到有,从有到新,都是创和公司发展壮大的强有力证明。作为产投集团、创和公司的一份子,我将会一以贯之的读书求知,踏实工作,怀着强烈的信念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与产投集团、创和公司同行。我坚信,老国企一定会涅磐重生,实现新的更大的梦想。
吴长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