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投集团

报刊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政府引导基金助力“双招双引”的产投模式

发布时间: 2021-11-03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81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我国财政转变投入方式的重要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组建基金的做法,已成为地方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新路径与新模式。本期,《合肥产投》将回顾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历程,解读合肥产投集团的投资实践,带您剖析政府引导基金助力“双招双引”的产投模式。


一、政府引导基金介绍

(一)全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历程

政府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并吸引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于本地相关产业领域发展、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本的杠杆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投资领域,促进整体创投产业发展;同时引导资源投向早期阶段项目和政府希望扶持和发展的产业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培养创业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才。

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2002-2007):2002年我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基金—中关村创业引导基金,在此期间,财政部、科技部颁布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首次从制度上规范了引导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快速发展期(2008-2016):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府引导基金的专门性规范,其中包括《新型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型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与《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管理规范逐渐开始完善;同时,政府引导基金设立遍地开花,在2015、2016年,全国分别新设273支和406支政府引导基金,远超2015年前市场存量总和。

存量优化期(2017年之后):私募股权基金市场遭遇行业性难题,政府引导基金过快发展引发思考,由“遍地开花”的增量发展逐渐转向“精耕细作”的存量基金高质量发展模式,政策上也不断细化完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与规范。

目前,政府引导基金母子基金群(含引导基金规模+子基金规模)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



(二)安徽省及合肥市引导基金发展历程

安徽省是全国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较早的省份之一。2009年8月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安徽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始终积极创新政府产业投资方式,统筹建设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自2006年起,也陆续出台了五大产业扶持政策,并对分散在各部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进行整合,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政策体系。2014年,合肥市政府制定出台“1+3+5+N”政策体系,为合肥市招商引资、集聚要素打下了重要的政策基础,拉开了合肥市政府引导基金设立与发展大舞台的序幕。


二、产投集团的运营实践

合肥产投集团定位于创新推进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融平台,在运营管理政府引导基金、打造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方面拥有自身特色,依托管理的母基金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战略布局与实体经济、产业基地和产业招商紧密结合,投资策略多元,应企施策,逐步聚焦投资领域、专注于战新行业,加快培养自有团队。集团一方面精准聚焦优质项目、构筑产业根基,另一方面持续发挥带动效应、加速产业集群,通过重大项目直接投资并购、产业合作基金和自主管理型基金三种投资方式,对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实现招引落户,达到“双招双引”效果。

(一)精准聚焦优质项目,构筑产业根基

1.重大项目投资

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是产投集团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投资建设的重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项目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空港经济示范区,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规划产能36万片/月,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投入量产的DRAM设计制造一体化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安徽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首个自主研发DRAM制造基地。

“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合肥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抢先成为国内DRAM行业领军者。产投集团为项目的产能建设和良率提升持续保驾护航,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赋能集成电路产业“芯”光灿烂。

2.自主基金直投

产投集团依托旗下管理的市天使基金、市科创基金和市创投引导基金等,不断衍生迭代子基金,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投系基金群。基金总规模超670亿元,彼此错位发展、相互补充,产投集团利用基金群对优质企业实现“接力投”、“合力投”、“投贷联动”,打好组合拳,通过资本加速招商引资企业在本地成长,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项目。

(1)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专注早期小微科技企业

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在鼓励创新创业、扶持早期小微企业的引导作用,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早期项目。基金总规模6.24亿元,联动各县区,发起设立县区天使子基金10支,构建“覆盖全市、深耕县区、走出合肥”的天使基金群,成为安徽省内最大、乃至在全国位居前列的直投型政府天使基金。市天使基金以投引资,已投资项目累计获得股权类融资、债权类融资、政府补贴共计35.7亿元,实现资本放大系数6.78倍;以投引智,项目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700余人,院士5人、海归人才100余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0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5人等。

(2)合肥市科创基金抢抓科创板重要机遇

合肥市围绕“短期冲板”和“长期培育”优质科创企业的两大目标,设立合肥市科创基金,由创新投资公司运营管理,首期规模5亿元,首支参股子基金——国耀科创基金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参股。通过资金支持具备上市潜力的科创企业,打造我市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助力芯碁微装、会通新材料、科威尔、通源环境、容知日新等企业登陆科创板。

(3)新站产业基金实践“基金+基地”新模式

产投集团联合新站高新区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9亿元的新站基金,首次实践市区两级联动的“基金+基地”、“投资+招商”新模式,围绕新站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的产业定位,6个月内已完成全部投资,开创了合肥基金投资的新速度,提升“引资、引智、引项目”效果。


投资案例:

新站产业基金投资的重点项目包括视涯显示已建成世界上首条专注于12吋晶圆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生产线。2017年底,产投集团通过新站基金一期出资视涯显示5000万元,招引项目团队落户合肥建厂,后期产投集团在合肥视涯发展过程中通过新站基金二期、国耀科创基金、合肥华登基金陆续投资企业累计3.5亿元,在其研发、工厂建设、量产阶段实施投资陪伴企业成长,积极助力企业迈向更高台阶。目前视涯获得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投资机构的认可,陆续引进外部战略方投资近15亿元,投资估值达56亿元。


(4)产业投资促进基金打好“资金+政策”配合

基金总规模50亿元,由产投集团联合我市13个县(市区)共同组建,是“投资+招商”、“基金+基地”模式的2.0版。充分发挥政府性产业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引导作用,利用金融的加速器,通过基金自身专业的运营管理及投资决策,助力市、县区高效引入并科学扶植优质产业资源,形成合肥市县(市)区招商引资核心竞争力。首期10亿元,引导基金出资2.5亿元。后续设立5亿元长丰投促和5亿元经开投促等县区专项基金。

基金充分发挥了产投集团与各县区的互补优势,双方建立紧密互动合作机制,县区招商部门推荐项目,拓宽项目来源渠道;产投集团发挥专业能力,开展尽调、研判价值,筛选项目,设计方案,实施投资,在项目落地后共同参与投后管理,增值服务更易落实。通过“资金+政策”的配合,共同促进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这种模式成果显著。


投资案例:

2019年,产投集团配合长丰县深度尽调后,改变传统投资方式,组建专项基金投资国内LCD偏光片企业昆山恒美光电5700万美元,改组董事会。抓住面板产业转移和LCD行业周期的战略机遇,恒美实现大幅盈利。同时,成功将恒美光电引入合肥,在长丰落地建设偏光片上游关键核心原材料PMMA膜材及表面涂布生产基地,有力的支持了长丰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3.产业基金合作

A.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

基金总规模2041.5亿元。产投集团通过芯火基金归集市级资金75亿元,联合省级资金75亿元,省市合计承诺出资150亿元。基金重点投资布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中薄弱环节,支持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产投集团通过与国家大基金管理机构华芯投资良性互动,就项目引入、尽调研判、投资落地等方面,合作共赢,为合肥市引资、引智。如大基金返投长鑫项目,并共同投资了长鑫存储项目的重要配套项目——沛顿科技存储器先进封测与模组制造项目。

B.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

基金总规模480.1亿,产投集团出资30亿。该基金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牵头,联合地方省市共同发起设立,重点投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投资蔚来汽车10亿元,将蔚来中国的总部落户合肥,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引领带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C.合肥华登基金

该基金由产投集团与华登国际共同发起设立,采用合作管理模式运营。华登国际拥有专业投资研判优势及项目资源和产业资源积累优势,产投集团拥有本地政策资源和渠道资源优势,华登国际将优质项目资源推荐给产投集团,产投集团积极组织本地招商资源,为项目对接当地产业园区,争取优惠政策,最终促进项目投资和落地;同时,产投集团将本地优质项目推荐给华登国际,最终促成华登基金投资,实现基金扶持本地项目的实效。

基金目前已累计投资39项目,其中7家企业成功IPO,为合肥市引入华登基金已成功为合肥市引入10余家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

(二)持续发挥带动效应,加速产业集群

产投集团持续围绕“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布局,大力招引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配套项目,不断强链延链补链,达到横向产业集聚和纵向产业互动效应。

在集成电路领域,先后引入思立微、得一微电子、新汇成、沛顿科技、泽丰半导体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合肥。合肥已成为全国少数几个拥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城市。

在新型显示领域,产投集团利用京东方在面板行业的影响力,围绕其上游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服务商,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致力于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先后投资了合肥三利谱偏光片、先导ITO靶材、鼎材科技OLED发光材料等项目,以“无中生有”的魄力和决心打开合肥市发展微型显示产业的新局面。

在人工智能领域,产投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了中科类脑、言知科技和泰瑞数创等项目,助推“中国声谷”打造龙头企业。积极打造智能语音产业链,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新时代。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投集团抢抓战略机遇,通过参股的国家制造业基金二期帮助蔚来中国的总部落户合肥,此外紧跟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主动挖掘投资机会,发挥国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引进深圳疆程、有感科技、智芯科技、大连亚明等多个智能汽车生态圈优质企业在合肥落地生根。

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合肥生物医药优质标的,包括启灏医疗、南京海纳、中科普瑞昇等,覆盖天使期、成长期等多个项目,深度布局细胞药以及创新药研发以及生产,医药CRO和CDMO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以及耗材等全产业链,推动我市打造生物医药战新基地。

未来,合肥产投集团将继续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合肥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优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在合肥市“双招双引”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扮演好先行者、实践者与创新者的角色,为合肥市打造“五高地一示范”贡献产投力量。


分享: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