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投集团

企业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员工天地 >员工天地 员工天地

为什么读书

发布时间: 2016-06-13 来源: 创和公司 吴长瑾阅读量:13170

我与图书馆的缘分始于很久以前,小时候家父忙于生计无暇顾我,便丢一张职工借阅卡打发我去图书馆消磨时间。老合钢图书馆那时就坐落在我们办公楼的原址,大家都称之为“灯光球场图书馆”。记忆中,那是两排L型排列的大平房,身形高大的女管理员们穿梭其间,能轻而易举的从巨大的书架顶层取下藏书。我在这里厮混的时间久了,管理员阿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罔顾“非本人不借阅”的规定,在薄薄的借书卡上登记下我父亲的大名,摔两本书到柜台上,我便赶紧抢了抱在怀中,找一僻静处于书中神游去了。自那时起“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为什么要读书?加西亚和斯托尔在合著的新书《美丽生灵》中,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主人公伊森有一段自白:“我妈妈常说:尽早走出这个镇子,去看看别人的生活方式,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就说:妈妈,我才九岁,哪有这个本事?于是她带我去图书馆,她说:伊森,这就是我的教堂,我的家庭就是来这里膜拜最神圣的东西——思想。”旅行和阅读应该是认识世界、挖掘自我最好的方式。

幼时我寄居姥姥家,冬天的夜晚我们姐妹围炉夜话,姥姥总是半开玩笑的叮嘱:你们长大了千万不要找没文化的人过日子。待到成年有了些社会阅历以后,才明白这个略识得几个字的老太太是将自己大半人生的经验浓缩成浅显的一句话传给外孙女们,她大约是在警告我们要提防无知。为了摆脱无知的困境,我成为较早的一批网民,但我吃惊地发现,对于人们的观念来说,即便是互联网也改变不了什么,进入什么圈子,认识什么人,获取什么信息,仍然取决于原本的你。常人穷尽生命的几十年,如果不借助阅读,很难跳脱出自身所处的环境获得足够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我也曾经迷失,选择怎样的道路需要指引。承认自己的软弱,并努力寻求继续前行的力量,后来发现:至少对我来说,书籍便是我人生最好的向导。

有人说读书是在读自己,区别在于是迎合自己的现状还是寻找自己的未来。怎样读书?我选择不再只囿于自己所能理解的、熟知的范围,不断扩大阅读面。打破偏见和狭隘,以兴趣为导向尽可能的全面阅读,多学科交叉、多专业涉猎、多角度思考,才能避免以偏概全。读经典,尊重经典著作中展现的普世价值。不想实用,更不要功利心。辜鸿铭曾经提醒人们阅读的意义在于揭示真理,批评那些受虚荣心驱使的功利性阅读,这也是我想说的。不设限的阅读时常偶有机缘,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知己或邂逅一个完美之人,有时心生敬意,有时怦然心动。仿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你们在时光深处一瞬间相遇了。真正的阅读就是按心灵的本性培育心灵,你有没有读进去,把自己活埋在里面,有没有读出来,然后敲打出一个新的自己。

毛姆说,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读书的意义不仅如此,除了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在获取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眼界得以开阔、境界得以提升。虽然智商取决于天赋,但情商却可以通过阅读和历练后天养成,读书的积累不但帮助指导我的生活和工作,让我学会独处和善于沟通,逐渐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获得低调的涵养和优雅的气质,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轻言放弃,最终成为真正的自己。

分享: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