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9-17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4929
9月16日,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会上获悉,下一步在深化改革方面,财税体制改革重点降低宏观税负,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国资国企方面完善国企产权制度。民生领域将把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头戏。在开放方面,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开放和资本市场开放。据悉,目前银保监会正在修改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推动更多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重点领域改革提速推进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议认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是增长质量,而不是增长数字,中国站在改革的新起点,只有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坚实强劲的经济增长。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为改革的重头戏,接下来要进一步降低宏观税负,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废止各级财政资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补贴。
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等资金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政府投资比重,减少政府主导的各类产业基金,政府投资集中于公共服务和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对国企、民企、外企要实行同等程度的监管。
另外,国有资本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很大的体量,如何将国有资本用活,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今后的重中之重。
对此,与会专家认为,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国资委要向国有资本投入公司和运营公司充分授权,两类公司要向其出资的企业充分授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企业,拥有完全的国有资本经营权。
还有专家提出,今年9月国企混改正式由点向面进一步铺开,国有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今后国有企业在经营结构方面要加强两项工作,一是改变治理结构,二是改变国企的激励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国际化步伐,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加快释放民生红利
与会专家提出,在重点领域改革加速推进的同时,下一步政策还将聚焦教育、收入分配、社保等民生领域,一方面使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同时也将推动释放劳动力红利,促进消费市场增长。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渐渐枯竭,亟待找到新的增长源,改善劳动力的供给和配置将是新的出路。
人力资本的提升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在教育和培训领域进行大幅度改革。中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相应的发展阶段还有差距,可挖掘的空间巨大。另外,通过教育不公平性的消除,可以同时改善教育数量和质量。
专家建议,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通过提高消费的便利性、市场设置的合理性和消费细分市场的成熟化等消费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发挥需求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除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其他社会保障政策也将加快推进。国务院最近明确,将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缴费,体现了政策合理化的演进,这将有效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从而有可能在精算基础上继续降低社保缴费,进一步稳定预期。
专家表示,下一步还将在继续完善和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降低社保缴费等方面出台措施,提高人民的劳动技能、收入水平,为经济持续发展发掘新动能。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中国开放步伐也在加快。今年6月底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度扩大服务业开放,并且正在加快落实已经承诺的金融业开放和制造业取消股比限制的举措。
扩大金融开放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为此必须要有更专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希望通过对外开放能在全球金融体系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格局,通过有效资源分配推动全球经济平稳增长。专家强调,扩大金融开放不是没有风险管理,也不是完全放弃了规则。而是要用一种公平稳健的规则来替代以前的数量级限制。一刀切的限制要减少。
中国也在改进监管环境。最近银保监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改了相关法规,征求大家对外资规则的意见等。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也正在修改,今年尽快使一些设想落地。
此外,中国正在采取多方面措施扩大进口,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开放是趋势,相信中国的主动开放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也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