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投集团

报刊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报刊新闻

谋定新方位 擘画“十四五” 开启合肥产投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1-01-15 来源: 合肥产投集团阅读量:104

编者按: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又将启航。“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合肥产投集团走过的第一个五年。高标准谋划“十四五”规划,2020年12月18日,集团公司召开“十四五”规划第二次研讨会,听取集团“十四五”总体规划及相关业务板块规划进展情况,谋深谋细谋实集团未来五年的总体布局、业务拓展与经营指标设定。为帮助全体产投人更好地了解集团未来五年发展方向,本期,我们推出专题特刊,摘发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


总结"十三五"成果 谋划"十四五"蓝图

研讨会第一阶段,集团产业投资、产业金融、环保产业、开放平台等板块负责人依次总结汇报了各产业板块“十三五”成绩,并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产业板块发展目标愿景。

(一)顶层设计,战略领航,强化产业投资新优势

“十三五”期间,产业投资板块是实现集团差异化定位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基金运营实现从“委托管理—合作管理—自主管理”的迭代升级;投资模式实现从“跟着投—合着投—自主投”的升级和质的变化。重大项目投资并购方面以助推合肥战新产业发展为目标,树立重点行业明星项目,攻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助推多个千亿级产业生态链。

板块发展成效明显:一是资本运作初显成效。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促进了国有资本在一级市场的良性循环,完善了产业投资圈的生态体系。目前已累计有29家被投企业IPO或被上市公司并购。二是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布局。紧随国家战略,抓住时代机遇,先后参与三支国家级基金,吸引资源返投。三是项目人才双引进,经济就业双带动。引进优质企业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合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地方财税收入。

“十四五”期间产业投资需要明确板块定位,做合肥战新产业发展助推器,集团产业发展发动机和集团利润增长极。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团队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力争“十四五”开局之年此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投资板块内部分工合作,推进战略协同。做好投资板块赋能,围绕集团重点业务布局,嫁接整合外部优质资源,打造集团产业发展新实体。

(二)夯基固本,多远发展,打造产业金融新生力

近年来,在竞争加剧,风险高企和监管不断趋严多种因素作用下,类金融行业整体上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收缩,转型、整合乃至退出成为行业常态。站在从业机构自身的角度,追求高收益的定位、资本实力不足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是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团产业金融板块主要以中小担保公司和白帝集团为主,当前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矛盾。

“十四五”期间,紧跟金融政策,加强政策研究。打造具有“产投”特色金融板块。担保业务要围绕服务中小科技型企业,发挥专业能力,进一步做大规模;深化产品创新,增加轻资产业务份额;依托集团投资板优势,加强内部投担联动。供应链金融业务。集团将充分给予资源支持,对标国内一流企业,将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大做强。充分挖掘本土产业优势,围绕汽车、家电等终端企业开拓市场。依托集团内部资源,加强与长鑫项目、联宝科技、国际陆港公司等联动发展。

(三)统筹谋划,创新驱动,构建环保产业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集团以浩悦环境公司为主的环保产业板块,顺应时代要求,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创新攻关、落实降本增效、加快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管理、完善内部机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经营业绩方面,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和上缴税收的显著增长;在业务发展方面,在巩固危废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新的环保业态。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组建“合肥市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事,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新项目建设、对外收购重组及稳定生产经营工作。

“十四五”期间,板块需要增强产业发展危机意识,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进一步梳理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通盘考虑目前目前环保产业内的公司上市工作,做好战略统筹规划,力争早日达成进入资本市场的目标。同时,全面谋划“十四五”时期,上市工作前后将为公司带来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影响,其中包括:上市前的规模扩大、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团队的激励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上市以后,谋划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如何实现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全面争取打造市级环保集团,通过业务拓展、外部并购等途径,不断延伸产业链。

(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十三五”期间,集团对外开放平台主要以合肥国际陆港公司和合肥地方铁路公司为载体,合肥国际陆港公司运营的合肥中欧班列在经营规模上台阶上,累计发运班列突破1368列,进出口贸易额突破400亿元,标箱超10万个,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单列货值屡超千万,满载率始终保持100%,货值、货重、满载率、回程占比等关键性高质量发展指标始终保持全国前列。合肥地方铁路公司在经营发展取得新成效,基本实现“8311”总体目标:营业收入8000万元,运输量300万吨,净利润超1000万元,工程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环保综合治理模式全国首创,首创:机械化全封闭卸车、转运系统,做到智能化、多元化的花园式货场;循环园专用铁路成为新支撑,“十三五”期间运输量逐年递增。

“十四五”期间,集团对外开放平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谋划:一是制定具体财务规划。明确财务指标,明晰各业务板块贡献。二是按照省市要求,高标准谋划国际陆港建设,同步推进国际贸易、供应链、多式联运、物流等业务,拓展业务领域,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加强与庐阳区沟通交流,融入陆港基地所在地产业生态,与庐阳区共同构建“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

开展头脑风暴 聚集集体智慧

会议第二阶段,集团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方炜汇报了《集团“十三五”财务分析及“十四五”财务指标规划》,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晴进行了《对标企业案例分析》,分别从“十四五”经营数据测算与对标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做优两个角度深入探讨、开拓思路。

在分组讨论环节,会议分五组,围绕“聚焦经营目标”和“聚焦集团总部职能”两个主题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形成小组讨论成果。

第一组对集团“十四五”期间的经营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列出四大具体举措,一是目标统一、上下结合、科学具体;二是结构调整、资源聚集、投资引领;三是归口管理、重点领域、做强做优;四是绩效考核、人才培育、激励跟进。在激励机制方面,提出了子公司经营班子工资总额可突破天花板,探索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第二组根据各子公司测算汇总的集团经营指标提出,“十四五”的经营指标过于保守,分析认为其原因是目前的指标是自下而上、统计口径形成的,缺少自上而下、战略布局。分析了发展的限制因素是规模小、实业弱,并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存量业务要自我加压、转型求变;二是通过产业基金,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探索外延并购,实现快速发展;三是引导市级资源注入集团。

第三组指出要精准测算“十四五”时期的相关财务指标,做到科学发展,心中有数,突出目标导向;子公司的资金来源与用途也须提出具体规划。各业务板块的功能定位须进一步明确,分类管理,市场性定位的企业要关注营收和利润,公益性定位的企业要承担政府任务,服务于合肥发展,同时净利润等目标可根据各板块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测算。

第四组提出认为“十四五”期间总部的职能定位是战略规划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考核分配中心,基本原则是“精干、高效、职责清楚”,提出部门设置思路是“有增有减、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放有收”。

第五组指出认为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一流投资集团亟需构建高效规范的管理与之匹配,提出了“转变、优化、提升”的目标,坚持“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总体思路,解决机构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哪些职能需要集团公司实现?这些职能应如何分配到各部室?每个部室完成指定任务需要多少人?根据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从而落脚到部室结构优化及人员调整精简上,最终实现集团机构改革目标。

小组讨论最终进一步明确“十四五”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善“十四五”规划方案,形成文本,组织行动计划与实施路径,充实保障体系

把握宏观形势和发展机遇  深刻思考发展质量和深度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雍凤山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和发展机遇,各业务板块要深刻思考发展的质量和深度问题,要有总结、有思考,对标行业一流,分析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把握机遇,明晰发展路径,提高综合运营效率;要自我加压,围绕主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各项经营发展指标;同时要积极探索混改、职业经理人等改革举措,推进子公司考核与经营效益挂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他要求,集团要拉高标杆,对标学习借鉴长三角同类企业(如杭州实业投资集团、无锡产业发展集团等)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谋划“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路径。要围绕合肥产业发展方向,构建“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投资模式,补齐短板,增强实力,提升集团营收、利润等业绩指标,力争“十四五”时期实现新突破,打造国内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有计划有目标脚踏实地  敢想象有担当突破创新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袁飞指出,“十三五”时期,集团的业态布局已有所成就、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集团要有计划、有目标,自我加压、脚踏实地。各子公司管理者要敢想象、有担当,在战略制定中打破惯性思维,敢于突破创新,充分挖掘发展潜力,科学设定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下一步,集团将围绕子公司经营指标实现程度和营收、利润贡献度,合理分配资源。他要求,集团要通过对标企业开拓思路,一方面,通过投资做强现金营收能力,用于反哺主业,支持集团及子公司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做大报表数据,增强杠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计划财务部和投资基金部要加强研究和谋划,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工作之一。

分享:

回首页